這是2021KOM的成績,雖然是第四次騎了,也比去年快了一些。 (賢哥說,你去年風雨這麼大,今年天氣這麼好,才快10分鐘,你等於沒進步。賢哥肯定吃了誠實豆沙包,一語道破真相。) 好啦! 我知道練不夠是事實,但不出門練車的理由百百種,你中了幾項?。
假設如果我想要明年騎進中午12點以內,我不僅要比現在快上44分鐘,均速還要拉到20公里以上才有機會,不僅訓練量要增加,這些理由我也要想辦法克服。 ![]() 廠商可能聽到我的心聲,特別弄了一台T-SOX訓練台。 (沒錯,這是業配,但請客倌留步,聽聽我實測先) 我們直接以台中松鼠坡體感實測為例,因為我家就在附近,加上APP 有一條路線就是這裡,所以直接騎起來比較就知道差別在哪。先說結論,松鼠坡虛擬路線總里程2.22公里,爬升115公尺,然後我花了7分36秒騎完;而我實際騎一趟松鼠坡,總里程是2.11公里,同樣是花了7分36秒騎完。相差的那100公尺是因為我少了一個紅綠燈的路口,但最可怕的,是騎完的時間竟然是一模一樣,分秒不差!! 這個時候問題來了,虛擬路線的踩踏感真的會像實際路線嗎? 我只能說最多87像,不能再高了。實際騎乘的時候有風、有胎壓、有路面回饋,但訓練台終究無法囊括這些自然因素,又不是元宇宙。 接下來就是個人在訓練台騎乘時身體回饋的差異參考。 一、首先是踩踏時的阻力回饋,爬坡時訓練台踩踏不會變的死重,反而真的隨著APP賽道上的坡度大小反應阻力;下坡時也不會有空踩的情況發生,這部份就比較接近實際路線上的騎乘,我想這應該跟它配置兩顆外磁控馬達有很大的關係,可以縮小誤差值。不過個人還是覺得真實路面騎乘時,爬坡路段比APP反應在訓練台的坡度還陡,我想這是因為單車在坡度上傾斜時的感受以及在訓練台感受最大不同。測試期間不僅騎了松鼠坡,也騎了清境到武嶺路段的虛擬路線,那種爬坡的爽感真是過癮。 二、再來是抽車部份,我在實際路線騎乘時,花了比較多時間在抽車,因為我想要把自己搞到力竭,看能不能破PB,事實我也的確破了以往的紀錄;而在訓練台呢,我也有抽車,雖然訓練台小小一個,但搭配四個直徑約8.5公分的吸震地墊平衡,也算是滿穩的。除非,真的除非你很過度搖晃車身,那你就真的有機會把自己甩出去。 *根據官方數據:騎行中可左偏、右偏 3 度,打造真實的搖晃感 三、最後是大家關注的噪音部份,想要偷偷練車又不想被發現的話,那在使用這個訓練台時,你會了解到,原來最大的分貝來源是來自於你的喘息聲、變速器聲還有電風扇聲。實際在T-SOX騎乘時,來自飛輪的聲音難免會有,但真的不至於大到隔壁房間都可能聽到,再加上它的棘輪聲非常低調,不要怕會被人發現你在偷練車。 *根據官方資料:60 分貝以下運轉,不妨害家人休息及鄰居安寧 最後再做一個總結,先從價位開始,在集資期間以不到2萬元的價格即可買到, 19,000 元真的算是親民以又容易入手。 再來就是第三方互動軟體支援,個人試過ROUVY、WhiizU還有Zwift都能快速連線,且記錄也可上傳到Strava也沒問題。 再來就是收納部份,老實說T-SOX的設計算是總明,它的折疊腳架搭配人體工學提把可以把空間省下很多,而且移動也很方便。即便我安裝好腳踏車,今天想換個位置騎,只需一手提單車,一手提訓練台,馬上就可以換上自己喜歡的位置。 說了這麼多,難到沒有缺點嗎?有呀! 第一個就是重,超級重,20公斤的本體也把我的手臂練粗了,都讓人懷擬我是在練腿還是在練手臂。 不過為了維持踩踏的穩定性,它重的有理。 再來就是它附的輪胎快拆桿把手部份太短,這個可以使用自己習慣的替代沒有問題。 最後要說的是,它的外型雖然看起來沒有這麼酷炫,但以如此親民的價格再上兩顆外磁控馬達高配版本,算是一台CP值極高的訓練台,對初心者或高階者而言,都能帶來很棒的體驗。 嘖嘖平台火熱上線中:https://reurl.cc/jgNkgD 附註:支援小折、越野車,連我的三鐵車也可以唷。
關於喝咖啡我不是個重度上癮者,但生活中總會有幾個時刻一定少不了它。 講座時刻: 我是個講師,一場講座有時可能需要4個小時,有些講座還會辦在非常微妙的時段,也就是在中午時間。這個時候我就會選擇咖啡替代正餐,為的就是讓我的腦袋可以保持清醒之外,也可以讓我長時間的講座可以處於最佳狀態。 運動時刻: 從極地馬拉松到超級鐵人三項226公里,甚至是台灣知名單車賽事KOM,都是屬於長距離虐人又虐心的挑戰賽。老實說幾年前在參加這些賽事時,我還沒有補給的概念,就是很天真的吃喝上路,累了、渴了、餓了再吃就行了。但往往身體在沒有適當的補給情況下,反而無法把自己的狀況發揮出來,老是靠意志力好像也很吃力。 近期開始接觸不同的補給品,從BCAA、鹽錠、高蛋白飲品一直到綠茶咖啡,每一個產品對身體都有其不同的訴求點。以綠茶咖啡來說,目前個人習慣在運動前或賽事前都會先灌個200cc,對我而言最大的感受是不僅可以減少我在運動時所產生的飢餓感之外,整體爆發力也有顯著提升。這部份可以參考我在近期賽前訓練的影片: 補充個人口感解秘: 享SO有機綠茶咖啡有濾掛跟冷萃,兩種口感稍有差異,可依據個人喜好選擇。 補充的補充,享SO綠茶咖啡最大的保證除了高品質的咖啡豆與台灣茶之外,還拍胸脯保證自家產品可是經過高規的有機認證。認真一看每個包裝上都有自己專屬的驗證號碼,而此號碼相當於有機農產品的身分證字號一樣 ,都有溯源系統可以追蹤,這我喝起來比較放心。 更多關於產品資訊,請參考享SO官網:https://bit.ly/3HuXbRl
老實說我還滿喜歡我的 MW2三鐵錶 ,真的CP值超高,遊泳、跑步、單車都能精確記錄。 MW2的錶好用讓我成為忠實使用者,不論是三鐵比賽在戴、訓練時在戴、甚至我出國旅行時也成為必備單品之一。 但自從去年在台東參賽226時,因為游泳其間被踢掉永眠活水湖,就再沒戴三鐵錶訓練或參賽了。. 可能廠商聽到了,特別提供新款的MW3給我測試。操作上一如以往沒有太大的改變,很快就能上手。里程、心跳的即時記錄跟回饋也沒有讓我失望;最可怕的是,新款的電力足夠讓我完成2場226,還能有滿滿的電力。 我是沒有實際去跑2場226啦! 但這幾天來又是515的自主訓練,加上跟團騎車上塔塔加,再加上這兩天練轉換的密集訓練,電力還有32%。真的對我這種容易忘記充電的人來說,還滿合適的XD 另外我滿喜歡的一個部份就是,在運動過程中翻轉手錶看記錄時,錶面白底黑字的配置不論在弱光或是太陽強光底下,都能清楚呈現,不會反光或是非要用特殊角度才能看到錶面資訊,這一點就很加分!! 其他厲害的地方我就不贅述了,反正這款三鐵錶,我推啦!
Click he這幾年,我接觸到同性戀的朋友愈來愈多。
有些是認識好久的朋友,有些是朋友的朋友,有些是演講場合認識的。 這些朋友並非都對外公開,有校園生活的考量、有家庭狀況的考量也有工作環境的考量。 說真的,有沒有公開一點也不重要,就像你也從來不會公開自己認為重要或私密的事情。 而且,我們之所以不說,是因為我們有想要保護的人! 如果真的被知道、被公開了,該怎麼辦? 我記得有次在新竹某國中演講結束後,我刻意留下來跟孩子對話,因為老師告訴我,孩子的性傾向一直都是同儕中玩笑話題。 「老師,他們都笑我喜歡男生。」 「是哦,那你喜歡男生嗎?」 「嗯。」他表情帶點羞愧地點點頭,好像這件事是不被認同的。 「你會不開心嗎?」 「一開始會。」 「現在就還好了,對吧。」 「嗯。」他點頭回應。 「老師覺得你很厲害,可以很勇敢做自己,這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而且如果他們已經知道你喜歡男生,也沒關係呀,至少你再也不用『假裝自己喜歡女生』。」 「嗯嗯。」這一次他帶著微笑點頭回應。 我記得那天外頭下著毛毛雨,而他的微笑就像是在烏雲後面的陽光,稍稍探出頭,打亮他心中的自我認同感。 最近我從一本書裡接觸到「鋼化效應」,意思是,如果想把鐵變成鋼,那你就需要給它一些挫折。雖然無情過大的壓力會對我們造成反效果,但是適度的壓力卻是好事;讓我們從任何事件中鍛練自己,從而變得更強壯,更有能力抵抗未來挫折產生的影響。 以最近網路又再次討論公眾人物隱私的問題為例,媒體的報導造成當事人不得不在鏡頭面前公開自己最私密的角落,這對當事人而言是最艱難的時刻,相信沒有一個人願意經歷,甚至有勇氣像他一樣選擇站出來直球對決。我也相信,他此次透過公開坦承的方式自救,也讓自己經歷一次「鋼化效應」。未來,他只會變得更強,更有影響力! 如果你最近也遇到相同的困境,那並不是你的錯。 你失去的只是一個被誤解的世界,相對於得到的是 ,現在的你可以不必再隱瞞,不必再解釋,不必把自己藏起來,不必再忽視自己的感覺和傾向。那些愛你的、喜歡你的,甚至因為你的勇敢故事而深受影響的人,會再次擁抱你。 「對他們最好的報復,就是不要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人。」 臨床心理學家,佛吉尼亞大學教育學副教授 梅格•杰伊 個人武嶺賽事經驗: 2018 Never Stop 西進武嶺 / 2018 KOM 東進武嶺 / 2019 KOM東進武嶺 武嶺對每個單車騎手而言,是充滿挑戰也是非常值得朝聖的一條路線。 不論是西進武嶺、東進武嶺或是北進武嶺,最終目的地就是那個標示3275公尺的牌樓. 接下來我們就直接進入重點。⚠「挑戰武嶺一定有風險,騎乘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本文純為個人經驗分享,如需更專業資訊請洽鄰近車行或各大教練。」⚠ 我覺得以裝備來講,最需要留意的兩大重點。齒比。 第一次西進武嶺賽事我是騎11速28T,遇到上坡時,大部份都是站騎(抽車),搞得我累歪歪。再次比賽時,是東進武嶺賽事,考量大禹嶺到武嶺最後10公里的最虐路線,換了車架也換齒比,改成11速34T。 如果要我選擇的話,34T雖然整體會重個幾百克,但絕對值得配備上路。老實說,我們本來就沒有天生神力,也不是練武奇才,差那幾百克,真的不會有明顯感覺,尤其是肚皮層下的組織,那幾公斤的重量,我們也從來不覺得有防礙到生活呀XD。 但反觀28T與34T的差異,真的是商務艙跟經濟艙的懸殊差別,雖說騎武嶺真的又痛苦又爽快,然而34T帶來的感受,再陡的坡都像漫步在雲端,輕鬆自在,看到攝影師還能微笑比耶。好啦!這樣說的確有點誇大,不過34T對於武嶺挑戰真的能省下許多腿力跟體力,值得升級。 輪組。 爬坡輪還是高板輪?兩者我都騎過,這題連想都不用想,請直接更換爬坡輪。光是剛性跟輪組踩踏回饋感,就有很明顯不同。至於爬坡輪的價位、性能及重量呢?我騎的輪組不算多,雖說六位數以上的輪組還沒騎過,但價格從幾千到幾萬實際騎起來雖然有差,但那幾%的差異,感受真的不深、成績也不會快到哪裡,重點還是你的腿力如何。重申一次,我非專業選手,純屬體感回饋分享。 謎之音:如果沒有這些裝備,我還有辦法騎上去嗎?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當廚神。如果是賽事的話,就會有時間上的限制,除此之外,一步一步踩,終究會上武嶺。 以下分享兩個勵志片段。 1)騎UBIKE上武嶺 2)騎菜籃車上武嶺 了解裝備之後,我們就來拆解各個路段的攻略。 此次我們著重在西進武嶺賽事,除了賽事之外,個人也常有事沒事就上武嶺練腿力,對路段有一定的熟悉度,也清楚自己體力該如何調配,以下經驗提供給各位參考。 西進武嶺,從地理中心碑出發,到武嶺總長約為54公里。由下方圖表可以看得出來,大部份的路線陡坡都是在10%以下,即便如此長距離的5%至10%的陡坡也是足以消耗掉大半體力,絕對不可以輕忽。 依個人經驗而言,我會以體力分配比方式,並透過幾個小目標為休息據點,以免提前爆掉,殘念收場。 此篇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沒有預算測過FTP,也沒有預算裝功率計的車友(我個人就是) 廠商快來找我業配!! 接下來,我們就出發吧! ✊第零段/地點:地理中心騎乘距離0公里。 出發前建議吃1條香蕉或鹽錠,讓待會騎乘時有足夠的熱量跟糖份可以燃燒。拉拉筋、熱熱身、跟隊友或其他不認識的騎者聊天,因為等等在路上還會遇到,相互打氣,有助分散痛苦注意力。 👆第一段, 從地里中心碑到霧社小七霧社門市,騎乘距離約21.9公里,體力分配10%。 出發時不用搶快,在抵達霧社小七以前,都是屬於熱身階段,慢騎、輕踩,讓肌肉醒醒,調整呼吸,每20分鐘喝小口水或補給,每30分鐘補一顆鹽錠或能量包。千萬不要等口渴、有抽筋感、飢餓感才補充,因為那個時候你所吃的都來不及吸收,你可能會提前爆掉。 ✌️第二段,從霧社小七到最高小七富嘉門市,騎乘距離約約11.7公里,體力分配約15%。 從起點至今已騎了33公里,海拔已經來到2050公尺,身子會明顯感到疲憊了。這一路上建議還是不要搶快,因為更陡的在後面,稍為用力踩一點即可,把體力留在後面的三大魔王。接下來的路不僅是腿力的考驗,也是心肺強度的考驗。依據以往賽事的經驗,有很多騎者比我早抵達到這裡,但因為要追前面的集團,提早爆掉,加上休息過久,後面就真的很難上去了。 最後的20公里才是決勝關鍵!! 從霧社小七一直到這裡為止,可以的話保留多一點體力,並在這邊做適當補給和短暫休息,切記別休息太久讓身體冷掉,後面的騎乘會更痛苦。 👌第三段, 從最高小七騎到鳶峰,騎乘距離約12.5公里,體力分配20%。 這一路上會有一種騎不完的感覺,爬坡一個接著一個,真的虐人也虐心,而且路途中還有一個25%以上陡坡,絕對能咬下大部份的騎者。所以在此之前,請一定事先在前一段做好補給,盡量保持輕踩,踏頻能拉高就不要裝逼,穩穩的踩到鳶峰,你就離完賽不遠了。 🖖第四段, 從鳶峰到昆陽雖然只有5公里,體力分配15%。 過了鳶峰之後,一路上比較沒有如此虐人的坡,整體平均坡度下降許多,也相對好騎一些,不再感受到這麼痛苦。整個路段真正具有挑戰的只有一個,就是在上昆陽前有個25%以上的陡坡,那邊也是知名的攝影師取景點,專門拍「牽車達人」。所以在那之前,坡度還算平緩,一樣輕踩保留體力,等到昆陽前的Z坡,再發動攻擊,然後在上昆陽時像一陣風一樣刷過「牽車達人」,在鏡頭前留下抽車英姿。 🖐第五段, 離武嶺剩最後2公里,剩多少體力,就全梭哈。 最後的天堂路,以8%以上陡坡組成,加上空氣稀薄,體力耗盡,只要關門時間還沒到,有事沒事停在旁邊休息一下也沒關係,最重要的是最後50公尺,要騎進去才帥。 💪最後要提醒大家,身體不適不要勉強,你敢挑戰就是一種榮耀, 大山永遠會在那邊等你,祝大家都能順利完賽! 補充一提,有朋友共騎比較好玩,如果沒有朋友要跟你瘋,現場認識車友也是不錯的方式。 接下來就讓我跟朋友的歡樂武嶺練習影片,陪大伙預賽囉。 ⚠「挑戰武嶺一定有風險,騎乘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本文純為個人經驗分享,如需更專業資訊請洽鄰近車行或各大教練。」⚠
日期:2020年3月13日 時間:下午13:00 地點:斯洛維尼亞-盧比安納 「你不能上車」 司機把護照遞還給我,並伸出手示意禁止我上車。 「為什麼?」 「因為你的護照寫China」 我瞪大雙眼,不敢置信耳朵聽到的詞彙,急忙著把護照封面的Taiwan指給他看。 「嘿,先生,我來自台灣,請再看一下我的護照。再著,我近期也沒去中國、義大利或伊朗。」 我又緊張又氣憤拉高音量告訴他台灣並非中國…… ---------------------------------------------------------------- 日期:2020年3月11日 「喂喂喂,妳看, 匈牙利要鎖國了。」 「狗屎,這太荒謬了」 她邊看邊發出恕吼,認為這一切都不該發生,尤其是在這個時間點。 瑞絲,她是來自東非一個非常小的國家叫模里西斯,每次她跟別人介紹完自己的國家後,總是會問對方:「你知道在哪裡嗎?」因為,真的非常小… 當我把最新的武漢病毒新聞拿給瑞絲看時,她氣壞了,把所有我聽得懂跟聽不懂的髒話都罵過一輪後,還是無法消除她的怒火。為什麼她會如此生氣呢?因為再過兩天,她就要搭乘巴士前往匈牙利,再搭乘飛機回非洲。而新聞的內容關於鎖國也明確表示,禁止所有來自義大利、伊朗及中國遊客入境,同時也會關閉邊境,禁止來自斯洛維尼亞跟奧地利的跨國巴士跟火車入境。意思是,目前在斯洛維尼亞的我們,想進匈牙利,門都沒有! 2020年3月11日疫情狀況: 全球:121564 台灣:48例 克羅埃西亞:16例(前段行程) 斯洛維尼亞:23例 (目前所在) 匈牙利:9例 (預計前往) 西班牙:2174例 (取消前往) 葡萄牙:59例 (預計前往) 英國:382例 (預計回程) »»從眾讓我感覺安全一點,卻可能帶我掉入危險。 有趣的是,這個話題只有短暫在這個對話圈停留,然後就被酒精、歡樂的氣氛給沖刷掉。大膽的猜想待在青年旅館裡的旅人,不論是男女老少,大部份的人可能心裡底部都存在著冒險基因。對於什麼武漢病毒、全球死亡人數迅速高攀升,好像都是很遠的事情。即便在交誼廳裡大家還是會討論這個話題,但話峰一轉,馬上就是等一下要去哪個酒吧痛快喝一晚,為即將到來的行程提前慶祝。換個角度想,也許他們已看透媒體誇大報導手法,採取「參考就好」 的心態,繼續享受旅行樂趣。 而我呢?我一直都很樂觀在看待,也很佛系在面對,也許是這裡疫情數量不多的關係,也許是城市跟人們所營造的輕鬆愉快氛圍,讓大多數的人都認為不需要大驚小怪。還有一派說法是,我們身邊一直都存在不同的病毒,只不過是個新病毒而已,會不會太誇大了?也許是羊群效應(註),好像太過謹慎、太過緊張會顯得跟其他人格格不入,自然就覺得好像真的也還好;甚至認為自己取消前往西班牙飛機來到這裡簡直是完美,而且我也很喜歡這個國家、這個城市,多待個幾天都不是問題。 但在這個新聞爆發之後,腦袋好像被狠狠地重敲一擊,該死,我怎麼會這麼沒有警覺性!難道真的要到回不了台灣才真的醒來嗎?不、不、不,我不能讓這件事發生。我下一個行程也是預計到匈牙利,搭飛機到葡萄牙轉到英國再回台灣。所有的機票都買好了,只差這一趟前往匈牙利之行,如果匈牙利鎖國,那是不是意謂著我可能進不去,也飛不走! 當腦裡警鐘敲響之時,重新把我拉回現實,我知道我臉上的笑容已不在,多的是一份凝重的表情。就這樣緊皺著雙眉看著他們唱著歌吆喝著彼此,把啤酒一口接一口吞下肚,相較之下,我緊張的情緒跟他們形成強烈對比。 這一次讓我知道,從眾不是罪,錯的是我放棄獨立思考與思辨的能力! (註)羊群效應:從眾心理,意指人們受到多數人的思想或行動影響,而跟從大眾之思想或行為。 »»我仍然有選擇權。 回想自己從三月初開始,從阿爾巴尼亞一路經過黑山共和國、克羅埃西亞一直到這裡,好幾次差點被滯留在邊境。一是我的護照中上有Republic of China文字,偶爾會因為關鍵字,被誤會而特別對待;另一個是,這一路上我看著邊境關制人員,從沒有任何防護措施到戴手套,然後進階到戴口罩,他們也意識到病毒正在快速地在每一個國家失控中。 老實說,遇到這種事情,真的很難保持樂觀,那些負面想法,總是一次又一次的把我推進那個恐懼想法的旋渦之中。我感覺好慌,我感覺到好亂,我感覺自己無能為力,我以為自己旅行經驗很豐富,任何旅行可能遇到的班機問題、住宿問題、失竊問題都不是太大的問題,但我從來沒有遇到這種狀況,一個疫情導至全球失控的狀態!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去面對,好像不論你做什麼決定,因為變數太大,馬上就會推翻你剛剛做的決定…… 我在青年旅館裡來回不停的走動,因為我根本不知道我能做什麼,走動是我唯一能降低腦袋因無效運轉而當機方式。大約5分鐘之後,我停下腳步,深深吸了一口氣,試著調整自己的情緒水平,這通常很有效,如果一次起不了作用,我就會再做一次。 待情緒稍微緩和後,我突然意識到,我可以選擇一直悲觀下去,抱怨這該死的病毒打亂了我的行程,把我置身在這危機之中;然而我也知道自己可以選擇樂觀積極的找到應對的可能,讓事情在最壞的時候有好一點的結果。我,仍然有選擇權! 我打開電腦,找尋所有可能的備案,如果真的走不了,我該怎麼辦。我把從這邊離開的任何路線都查過一遍,降低接下來因為誤判情勢而發生的傷害是現在我能做的。 「我可以加你whatapp嗎? 如果你3月13日成功入境匈牙利後,可以傳訊息讓我知道嗎?」 「可以呀!我覺得巴士應該會開,因為到現在為止,他們還沒有傳訊息告訴我取消的事。」 隔天早上,我在大廳上遇到瑞絲,我向她提出了這個請求,希望她能成為我的眼線,提前幫我了解實際邊境的狀況。如果她真的進不去,我還可以搭車到克羅埃西亞,再搭飛機回英國,我是這麼盤算著。她很爽快的答應,只不過一提到鎖國這件事,她還是忍不住罵了幾句狗屎來宣洩她的情緒。 »»如果,我無法從網路上找到資訊,那麼最好的方法,就是親身去經歷。 我是個非常害怕失敗的人,更正確來說,我是個比較沒有耐性的人,因為失敗總是讓我花上許多時間修復受傷的心。所以對於這次的巴士闖關匈牙利的計畫,我並沒有十足的把握,更怕滯留邊境的故事再次上演。我想,請瑞絲前往後,再把實際狀況回傳給我,是目前看來既不會受傷,也能讓我可以即時應變最好的方法。 在這個資訊容易取得的時代,按按手機,輸入關鍵字,自然能找到相關或類似資訊可供參考。但,在這個非常時期,能否入境匈牙利、跨國巴士是否正常載客的資訊,這些因為疫情、因為政策關係,顯得無法了解及時更新狀態,讓有需求的人更是焦慮。 封鎖、封鎖、封鎖!一整個早上我哪兒也沒去,就待在旅館裡反覆地查看台灣和國際新聞,除了封鎖的消息之外,沒有更新的訊息,即便社交媒體的社團裡也是如此。隨著時間慢慢推進,心裡上的壓力就更重一些,尤其是當你看到歐洲各國疫情急速攀升時,政策下的很臨時也令人措手不及,你很難預測接下來會有什麼更糟糕的事會發生。 待在原地,等瑞絲明天回覆,這是第一個選項。 直接坐車前往克羅埃西亞,再轉機到匈牙利,這是第二個選項。 如果是你,你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 我知道現在關於疫情帶來的影響資訊非常有限,相信也有很多人跟我一樣也急著想要知道能否入境, 既然我找不到資訊,那就由我來成為資訊的提供者。「假設、假設、假設,我可能遇到的最壞的情況就是,在邊境時被禁止入境,想辦法搭回來,或直接從邊境前往克羅埃西亞即可。」我不斷地在心裡這樣想著,試著說服自己做這個決定是對的。 「嘿,妳知道怎麼了嗎?」 「該不會匈牙利又有新的鎖國管制了!」 「No No No,是我也跟妳同一班巴士前往匈牙利。」 我告訴瑞絲,我已訂了當天的巴士,決定跟她一起試試看能否闖關匈牙利。 那天下午,我做了一個新的決定。 »»我可以接受你誤會,但我不能不為事實出聲。 2020年3月13日疫情狀況: 全球:128343 台灣:49例(增加1例) 克羅埃西亞:19例(增加3例/前段行程) 斯洛維尼亞:23例 (目前所在) 匈牙利:13例 (增加4例/預計前往) 西班牙:2277例 (增加103例/取消前往) 葡萄牙:59例 (預計前往) 英國:459例 (增加77例/預計回程) ------------------------- 現在的每一天,感覺都被病毒追著跑。 在被追到之前,最好的方式,就是盡可能把所有可行的方法都試過,我要逃離這裡!! 巴士會開嗎? 我進得了匈牙利嗎? 接下來會遇到什麼阻疑? 在前往巴士站的路上,那些問題不斷地湧現出來,伴隨著各國頒布鎖國的消息之後,原本充滿人群又有朝氣街道瞬間少了許多人,空氣中突然寂靜下來,還帶上一點緊張氣氛。從來沒有一次有這麼深刻的感受牽動我的情緒,因為你很清楚,這不是面試工作、這不是上台演講,這是逃難! 我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巴士站,大約兩個街口之外,遠遠就看那台綠色跨國巴士早已停在路旁。 「是它對吧!」我興奮地對瑞絲說。 「Yes,果然沒有取消,太好了。」 瑞絲笑著回應我,這一次她不再把髒話掛在嘴邊了。 正當我欣喜地打開手機出示電子票券給巴士司機確認時,他要求我出示護照,確認我不是中國人。當然,面對這樣的疑慮我已遇過無數次,也明白亞洲人的臉孔在這非常時期,難免會得到比較嚴謹的看待。 「你不能上車」 司機把護照遞還給我,並伸出手示意禁止我上車。 「為什麼?」 「因為你的護照寫China」 我瞪大雙眼,不敢置信耳朵聽到的詞彙,急忙著把護照封面的Taiwan指給他看。 「嘿,先生,我來自台灣,請再看一下我的護照。再著,我近期也沒去中國、義大利或伊朗。」 我又緊張又氣憤拉高音量告訴他台灣並非中國,並把旅行記錄翻開給他看,從一月開始的足跡去了哪些國,護照的入境章就可以證明我所說的事。 看著他再次翻著我的護照查看一次又一次,我的心裡除了擔憂無法上車之外,我更怕這個狀況會連我的備案也受影響,就是我可能連克羅埃西亞也進不去,真正被卡在這裡,進退兩難。 「OK,你可以上車,沒問題。但是如果你在邊境被要求禁止入境的話……」 司機表情略顯無奈表示願意放行,並把醜話說在前頭,我想他是不想接到客訴才會做這樣的責任釐清,這我完全可以接受。 「沒問題,所有後果我自負。」在他話還沒講完前,我搶著接話。因為我心裡正盤算著,至少先讓我上車,我到邊境時還有機會跟匈牙利的海關說明。如果我連上車的機會都沒有,這樣的結局似乎來的太早。這個狀況也讓我明白我可能會在匈牙利的邊境上再次遇到,為此我早已把駐匈牙利代表處的資訊記下來,真有必要的話,它會是我最後一張王牌! 上了車之後,以為就此放心了,然而前排傳來一次又一次的咳嗽聲,可是拉動了腦內的救生訊號。我知道依現在情勢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風險很大,特別是在這種密閉式的公車上,傳染的機會更是倍數提升。天呀!到底還有什麼更壞的事情會發生?我把圍巾多繞兩圈遮住口鼻,希望可以降低被感染機率。我的策略就是,一路上不開口喝水、不吃食物,就這樣睡到邊境! 「邊境到了,請所有人帶著你的護照下車」司機將巴士停在邊境檢查哨口後對著我們說。 經過4個多小時的長途車程,巴士終於抵達邊境,而這也是我準備面臨的第二個關卡,我會輕鬆入境嗎? 我從車上往下看,已看到大批的匈牙利員警排排站,卻僅搭配一位身著白色防護衣的檢驗人員。我們一車大約20人的需在這輪流排隊,從檢驗護照到量體溫。終於知道為什麼在這之前我們卡在車陣好一段時間,因為已接近邊境了,而邊境配置的檢疫人力太有限,才會造成檢驗塞車狀況,讓預計抵達時間整整慢了1個多小時。 下車時我刻意走在前面,讓自己成為頭幾名的受檢者,為什麼這麼做呢?因為之前入境蒙特內哥羅時排在日本人後面,加上日本疫情當時是最嚴重的國家前幾名,很自然的我也受到特别關照,我只能這樣大膽猜測。就這樣眼睜睜看著巴士不等人就開走了,被滯留在邊境長達2個多小時。我可不想再累積同樣的經驗,何況還是個令人特別難受的經驗…… 嗶。嗶。綠色。通過。 我看著檢疫人員拿著測溫槍朝每個人的脖子量測體溫,這怎麼跟我想像的不太一樣,不是應該量額頭嗎?趕緊把脖子上繞了兩圈的圍巾拿下,深怕待會一量體溫過高,我又被滯留該怎麼辦。 嗶。紅色。 檢疫人員幫我量測時顯示紅色,我整個人嚇傻,我沒有發燒呀!難不成我被自己的圍巾衝康? 這個紅色訊號宛如防空警報器大響,把所有警員的目光都吸引過來,好像準備要對我採取更進一步的動作。而其他乘客則是瞪大眼,彷彿可以預見有一位亞洲人即將在這裡被留下來。我的心情非常慌亂,但我又不想要讓我的表情露餡,強忍著不安感,用眼神告訴檢疫人員再試一次好嗎?檢疫人員似乎有接受到我的訊號,很淡定地重新設定測溫槍後,再對我做一次檢測,這短短數秒鐘的等待時間卻猶如一世紀之久。 嗶。綠色。 我看著測溫槍的顯示,緊張的情緒也跟著消退下來。 「哦哦哦! 我可以入境匈牙利了」我在心裡深處是這麼大喊著! 測完溫度後的人就會先安排在巴士另一頭等待,也許這個時候是所有人最放鬆的時刻,開始有人抽起煙、有人打電話告知親人或朋友,我也給瑞絲一個眼神,告訴她,我們成功入境了。待所有人都確認檢驗沒有問題後,正準備依序排隊回到巴士的同時…… 「你,我要對你再檢驗一次。」 穿著全身防護衣的檢疫人員從人群中指向我,那種感覺就像他拉長了弓箭朝我放射過來,直接穿越人群把我那已飛上天的好心情擊落。 「不是吧!還來!」我在心裡嘀咕著。 不過我心裡也同時在思考,自己身體的確沒有任何狀況,而這是他的職責,不需要過度反應;另一方面,對我而言,這也是還我清白最好的方式。雖然我還是很緊張,當下心裡面的情緒很複雜也在思考,最糟的情況都已預設過了,接下來如果真的遇到的話,就是坦然面對,然後試著找到最好的解決方式! 這也讓我回想到弗蘭克爾在集中營時所說的一段格言: 「如果我有100%馬上被處死的可能性,那我就沒有可能度過餘生;如果沒有馬上被處死的確定性,那我將從現在起對我生活負責,不管將來被押送到哪個集中營,不管將遇到什麼樣的危險,只要有任何生存機會都會充分利用。」 弗蘭克爾這句的格言所表現的就是他的態度,面對困境時他可以選擇悲觀、報怨來面對,任憑這些負面情緒駕馭自己,也可以積極及正面應對眼前的狀況。相同的,如果我有100%會被滯留在這裡或遣返,那我也必需接受;如果沒有這個確定性,我會繼續爭取入境,只要有任何機會或方法我都會充分嘗試。別忘了,我還有最後一張王牌!! 「我相信剛剛是因為車內溫度太高,檢測時才會有這種反應,我們再試一次。」檢疫人員在檢測前說的這段話,真的是說到心坎裡,不僅消除了我心中的不安情緒之外,也讓我更放心匈牙利的檢疫把關;特別是在這種非常時期,同理心更顯得珍貴。 匈牙利布達佩斯的天空很清澈,抬頭即可以看見閃爍的群星。
走在匈牙利的大街上,有點不是非常真實的感覺。前一天我還在為無法入境煩惱,而今天經過漫長的車程,一連串的意外插曲,最終還能順利入境,絕非是當初可以預期的。我很慶興自己最後做了第三種選擇,因為我知道,即便此次我搭車失敗,至少這些資訊可以提供給有需要的人,它還是有意義、有價值的。 這天在拍攝這紀錄後,回到住處身體突然發冷,即便我穿了長袖蓋上綿被,也抵不住體內傳出來的寒意。雖然沒有其他症狀發生,但光是在這個時期,加上人又在國外,這一切的感受都被放大到足以輕易推倒我的樂觀高牆。原來,這個樂觀是我假裝出來的… 這一個多月的心情從佛系看待疫情到緊張害怕,本來在歐洲開心旅行的我,因為疫情開始遍地開花,不得不取消後面行程,想盡辦法先回到英國再說。(回台機票從英國,行李也在英國) 從緊張害怕到憤怒無奈,回到英國後看到台灣有許多人對這段期間回國的民眾排擠、歧視,好像所有人都在疫情爆發後出門去冒險一樣,真的不需要這樣!這當中的留學生、工作者間接成了受害者。在疫情面前,可以呈現人性的美好也可以呈現醜陋的一面,取決於你的選擇。 從憤怒無奈到疑神疑鬼,回到英國這一段期間,每天都在檢視自己的身體狀況,怕坐飛機時感染到,畢竟同班機有人一直咳,咳到那個聲音到現在還會在夢中出現。 從疑神疑鬼成為驚弓之鳥,出門只要聽到咳嗽,就像聽到防空警報,一定火速離開現場。看到有人沒戴口罩,除了安全社交距離2公尺外,自己再加碼2公尺。每一個感官都是處在超敏感狀態。 在英國,已超過1萬人死於武漢肺炎。那些無症狀帶原者是否在街上和你擦身而過?那些有症狀的病患是否接觸過你剛剛在超市買的食材,這樣的生活,正是目前在歐洲的樣貌。 請好好保護自己,讓台灣不用過這種生活。 補充一則令人難過的消息,我現在居住的城市,有一位巴士司機也因為染病在前天去世了⋯
新聞連結:https://www.nottinghampost.com/news/nottingham-news/bus-company-suspends-services-indefinitely-4040519?fbclid=IwAR2214MzYDXYRrfZhdfH5olwjVfZ8-JF12HkmO_LqTdifQKlFbLIis0oyHc 今天最火熱的話題就屬WHO再次幫台灣宣傳。 很多人的反應是: 「他這個人怎麼這樣說!!」 「他根本就是XXX。」 「看著、看著就笑了。」 關於霸凌跟歧視這個話題,從家庭、校園到社會無處不在,現在我們之所以比較有感覺,是因為整個國家跟人民都深刻感受到,WHO在這次疫情中對台灣的態度與對待方式不夠公正,有失專業。 回到我們生活的現場,有一些從國外留學、打工因為疫情關係逃離式的回台,卻被少數人在網路上或是街坊鄰居言語歧視或霸凌;在工作場合也有老鳥欺負菜鳥或性別歧視;甚至校園也不僅是個案發生,這樣的狀況無處不在。為什麼有些人可以從容面對,有些人卻被擊潰呢? 我們先試想一個狀況,如果有一天你登山健行時,突然覺得腳踝劇痛,還有些麻麻的,低頭一看,發現是一個帶著菱形紋路花紋鮮艷的蛇溜進草叢中。這時你的腳開始腫漲不舒服,你會怎麼辦? 1.趕緊呼救,並想辦法盡速前往醫院 2.王八蛋,敢咬我! 開始滿山遍野地找這條蛇,非得把牠宰了才行。 我相信很多人會選擇第一個做法,就是盡速前往醫院,救命第一,不會花費力氣去追蛇。這時候我們回想一下,在生活之中我們有沒有幹過追蛇這樣的蠢事?我不是說真的追蛇,而是在受到他人惡意對待時,你會怎麼回應。 就像你在網路上發了一個文,然後一堆小粉紅跑來嗆你,或是不認識的人酸你,你怎麼辦?就像疫情爆發的現況,正在國外的我們,因為華人臉孔偶會遇到有人故意對你咳嗽或是叫你Coronavirus,我要怎麼辦? 有些人選擇不理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些人選擇嗆回去,今天就是要論個輸贏;有些人選擇好好跟對方溝通,降低誤解。 為什麼我們會這麼在意?因為我們覺得被傷害、被誤解,因為我們太在乎別人的看法! 我希望你能記得,這世界上沒有人可以傷害你,除了你自己。 當然我不是要大家遇到事情時不反抗、不出聲、不為自身權益辯駁。在「第三選擇」一書中提到一種思維模式叫「我看到你」,就是把對方視為一個人,不是一個惡的標籤。覺得對方不講理,也沒辦法好好跟你談,當我們想法裡有這樣的仇恨和偏見時,這場對立就會持續下去,不會有結果。 以今天蔡英文總統對WHO發文提到說:「藉著今天這個機會,我想要邀請世界衛生組織譚德塞幹事長訪問台灣,感受一下台灣人民如何努力在遭受歧視和孤立之中,堅持走向世界、貢獻國際社會。在世界各地,包括譚德塞幹事長的家鄉在內,都可以看到台灣的醫療人員和志願工作者無私奉獻的身影,台灣人不會用膚色、語言去區分他人,所有人都是我們的兄弟姐妹。台灣,從來沒有因為無法加入國際組織,就減少對國際的支持。」 不僅站穩自己的立場,也把對方視為一個人,不是一個惡的標籤。全文沒有惡語相向,更多的是包容跟接納,這樣的高度值得我們學習。 未來我們仍然會遇到「被蛇咬」的狀況,不論是什麼樣的形態都可能會造成心裡上的不適,我希望你知道,這是正常的。
而選擇的自由,就在於每個人身上,一個人永遠都擁有選擇的權利,別把傷害你的權利交給他人。先自救,並把自己壯大,再好好地把對方視為一個人。 |